不一样的网球哲思,与您一起发现网球之美!一、抛球之殇:飘忽不定虽然发球是我们可控性更强的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赛场形势的左右,职业球员虽然也发双误,但那不是常态。很多网球爱好者纠结在平击、削切还是上旋的技术要领及变化等细节上,练习发球时间不算短,但长进却甚微,其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却常常被会略——抛球。夸张的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抛球的一点点偏差都会影响发球的质量(力量与落点),因此抛好球就成功发球的根本基点。抛球出现偏左、偏右方、或高、或低的、靠前(通常抛球靠前的,网球距离身体远,会打不到网球或发球下网而失误)、靠后(抛球偏后,网球距离身体就近,肩关节和手臂的伸展一定会受到限制,一般会造成发球下网或出界)的问题。从空间上抛球应该是三维空间的问题,也就是球与身体的三维空间的干系(左右、前后、高低)。抛球不稳定直接导致球的位置偏离最佳击球点,最终不能再甜点击球、框击中球、发力困难,发球失误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你拥有1米90的身高的,发对于你来说就轻松很多,普通大众还是要认真面对这道难关了,在取得发球真经这条路上的八十一难的第一关就是抛球了,别小看那个重量57克左右的FUZZYYELLOWBALL却在你如来佛祖的法掌之下常常不听使唤了。二、问诊抛球:力量从哪来流行的抛球看法:持球手臂放松,手指和手掌相互配合托住球,具体说是直臂由下到上垂直上举,手指并利用手臂垂直的加速通过拇指、食指和中指拿球将球平稳、缓慢地抛离手指,换句话说就是手指利用手臂向上运动惯性将球竖直向上轻松抛出,手腕和手指不要用力。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抛球的轨迹问题,直上直下,我们都会质疑,《美国网球教程》提出了“抛物线抛球”,现将这一问题搁置以后在详解(这些都是抛球轨迹问题);二是抛球的力量来源,我们可以看到手臂、惯性、手腕手指几个关键词。问题来了,力量是来自手臂的力量产生的惯性,那么手臂产生的惯性从哪来呢?三、思考逻辑:动力链动力链是由人体的肌肉、筋膜、关节和神经系统组成一系列关节之间相互联系而构建成的动作模式。人体作为多刚体系统的一个有机的动力链,任何运动效果来均自于所有链条的累积效应。由关节链与肌肉链两部分组成的动力链,是人体的动力系统和日常训练实践中最为强调和重视的一类链结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网球技术的完成、负荷效果以及运动效率等。其中肌肉链是由若干肌肉单位和肌肉群组成,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抛球是整个发球技术链条的一个环节,抛球与其他环节是环环相扣的,或者所前面的环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或能量传递。我们为了获得抛球技术的本质或至少接近它,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是真正的理解抛球技术必须在其存在的真实情境中去理解。这样我们便把抛球放在一个发球整体链条下来思考。照此看来,我们必须将抛球复原到其存在的前、后环境之中才能洞悉其密码。抛球之前身体动作与之后的动作时发球技术的各个环节看成互相咬合的车轮,是一个精密的系统,一动无不动。四、看图推演:动力链的主从上图是小德的完整抛球动作,你是否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躯干在腰部位置做了一个屈伸的动作作为抛球力量的启动(前面有一个抬前脚的重心的转移),类似跷跷板的技术,网球不是手用力抛出去的,类似于古代战争中抛石机的原理。(一)髋部动力链为主下面我们把上图分开来分析,抛球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髋部开合的主要动力链上的一环,大腿与躯干的夹角由小变大,即先合后开(太极拳术语)。职业球员这一角度开合的角度因人而异,但都能从中看出变化的端倪。这一动作主要是利用背部大肌肉群的屈伸做功将躯干抬起,大家可以通过这下面这个方法进行练习(本文主要给网球爱好者提供一个练习思路,非答案与秘诀),我们可以通过掌握其中发力动力链的原理,进行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二)肩部动力链为从髋部开合动力链将将产生的力量向上传导到肩部,手臂以肩关节做一个钟摆的离心摆动动作将惯性继续向上传导,类似于扇面打开的动作。到释放点的时候,网球与手掌分开,但这时候手臂还要继续随着惯性继续向上(我称其为“随抛”,这一动作有着很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其中原因在发球的击球部分再做详细解释)通过后抛实心球是体会这一动力链的很好的方法。小结:抛球是身体的整体协调运动,而非单纯的手臂运动,主要是由躯干于腿部之间开合(运动解剖学上称为背部肌肉的屈伸动作)产生的力量传导至肩部,带动手臂作离心的摆动,也即是用手臂向上运动惯性将球竖直向上轻松抛出,下一期和大家一起探讨抛球的轨迹涉及的数学密码。(来源:网球之家作者:杏坛玫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