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过后,我总结了关于活着的十条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活着就好。

今天带着女儿在小区无人处玩了一会儿跳房子。这是十月底到现在,第一次带女儿出门,平时孩子几乎是足不出户,尽管我们已经阳康,可还是小心再小心。其实也未必有用,习惯及心理使然。本来的想法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但很快我发现,我想做的事就是宅家或去遥远的户外。

据传石家庄已经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感染过新冠了,从北往南,全国人民都没躲过这场浩劫。

作为已经阳康半月的过来人,我警觉我对“活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一把口罩当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三年疫情,我从开始的恐慌,到后来的麻木,逐渐地对口罩不那么重视,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摘下来,阳康之后凡是出门必戴口罩,从没忘记过。

二疫情过后也依然爱囤生活必需品

尽管已经放开,尽管我已经阳康,我依然愿意多多囤生活必需品,尽量减少出门的机会,唉,是不是小心过了头?

三以前是生病了去买药,现在是买了药等生病

尽管阳康了,可还是想去买退烧药,买咳嗽药,就怕哪天再次阳起来,当然不希望有这一天,可谁能说得准呢?专家的话还是让人害怕的。

四对身体百分之百的健康不再十分执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可以

我是个有点强迫症和追求完美心理的人,凡事喜欢成系统,喜欢有始有终,喜欢不能有任何瑕疵,可是经过疫情,我觉得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也未尝不可,不然呢?至少这样我们还活着。

我记起一件事,年1月份,睡觉时,我躺在床上,伸胳膊去够床头右前方的台灯,想把台灯关掉,过程中听见右肩关节卡巴一声,响了一下,第二天发现整条胳膊特别疼,只能垂下来,稍微抬起一点就疼得不行。医院,但那个时候,全民封控,无法出门,我就一直忍,慢慢地不太疼了,那年的封控好像5月份才结束,我的胳膊竟然不怎么疼了,医院。

可是很久之后,我的肩膀再次经常疼痛,去过一次市一院,给了几贴膏药,也没什么效果,由于疼得不是特别严重,就没再去看过,最近又开始疼的厉害,我决定去省三院去看看。

还没去,但我的心态非常好,不像之前,身体上有任何一点点问题,我就很焦虑,觉得自己的身体不是完美状态了,现在我想,这世界哪有什么完美?能活着就好了。

五能不出门绝不出门,能不去的饭局绝对不去

本来社交活动就极少的我,现在能用其他方式解决的就用其他方式解决,能不参加的饭局就不参加,省心省力,尽量减少接触,我想这是不是疫情后遗症呢?

六对网络的依赖前所未有

年轻人之前就离不开手机,就很依赖网购,疫情之后,老人们也学会了网购、团购等等,小区的菜鸟驿站一扩再扩,生意异常火爆。

七城市里,邻居之间来往甚少,现在竟然热衷于沟通了

疫情是人类共同的灾难,你、我、他就是生命共同体。之前互不关心的邻居,现在总是相互关心,担心对方是不是爱去人口密集区,是不是正阳,是不是阳康,是不是还没阳?

八终于理解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宅家的日子巨难受,不仅仅是没钱,还因为日子过得实在难熬,早上睁眼开始做饭、吃饭,收拾碗筷,收拾完没多久,就开始思考中午吃什么,然后准备食材,开始做饭,吃饭,然后又是收拾碗筷;中午午休过后,看会儿手机,或洗洗衣服,收拾收拾屋子,然后又考虑晚上吃什么,准备食材,做饭、吃饭,收拾碗筷;晚上看看手机,检查孩子作业,洗洗睡了,第二天依旧如此。都过郁闷了。

九重新审视生活,放弃不必要的身外之物

把房子、车子看得更淡,不再刻意强求、内卷,低欲望地活着,普普通通就好。

十生死无常,学会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以免人生留下遗憾

不要想以后,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候,喜欢的衣服买来就穿上,不用非过年才穿,喜欢吃的东西,现在就去吃,不必非等过生日,有自己的爱好,去做就好了,等到以后,说不定没有以后了,就像我,喜欢写东西,就从疫情放开开始了。

感谢阅读,这里是故事下午茶,全网同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nto.com/zcmbzz/14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