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天气最为闷热的三伏天就将到来,医院贴敷“三伏贴”了,贴“三伏贴”该注意哪些问题?炎炎夏日,我们在预防和养生等方面又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医院排队,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急诊科副主任吴晓升怎么说。
主持人:在这个时候贴“三伏贴”,在中医学上来讲有什么样的依据呢?它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吴晓升:“三伏贴”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在毛孔打开最大的时候,用外来的药物贴在特定的经络穴位,让药物渗入我们的身体,达到一个夏季养生的目的。我们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养生,夏季也好,冬季也好,怎么养生呢,就是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所以中医特别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意思就是说,在春夏这段时间,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要把你的阳气养好,人的阳气养好,之后的秋季到冬季,就比较好过,所以贴“三伏贴”,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这段时间,运用一些药物,来达到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一些体内寒变的疾病,像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炎,这些跟肺气相关的疾病,它的效果是特别好。体内的阳虚,像寒热的人来贴,效果也是最好的。一些关节痛、寒痛,特别是吹了空调,肩关节痛、膝关节痛,这些也就是阳虚了,阳虚的话,同样可以用“三伏贴”,但不是说所有的病都能用“三伏贴”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贴“三伏贴”的,比方说有身孕的妇女,还有就是身体本身不舒服,比方说像发热,发热的病人不能贴“三伏贴”的,还有一些人体内是燥热的情况,大便秘结、尿黄,或者是舌苔比较厚腻,这种人暂时是不适合贴“三伏贴”的,因为“三伏贴”本身就是一个扶阳壮热的一个东西,如果你有热象的情况下,就相当于火上浇油了,所以这个对身体是不利的。
7月12日起将进入三伏天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既潮湿又闷热的日子。一般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具体日期由节气和干支纪日相配合来决定,因此每年时间都不一样。今年的入伏的时间为7月12日。出伏时间为8月21日。“三伏天”里,不少市民都喜欢贴敷“三伏贴”,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主持人:贴了“三伏贴”之后真的能达到根除病症的疗效吗?
吴晓升:事实上“三伏贴”只是一个扶阳的手段,只是说贴了“三伏贴”之后能使你的阳气扶得更好,扶得更好之后,对以后的疾病会减轻,或者说是发作的次数更少,那就是达到了一个养生的目的。夏季天气很炎热,时间又比较长,另外还潮湿,潮湿导致热气很难散发出去,所以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一定要避免中暑,要多喝水,最好是用淡盐水,通过排汗,通过身体自身的调节来避暑,还有藿香,莲叶,金银花等等这些来煲汤来解暑,还要正确使用空调,假如你长时间在空调房里面,就比较容易得冷气病,也就是我们说的“空调病”,白天十点后到下午四点前,尽量避免在太阳的直晒下做室外活动,你在外面活动的时候,最好能够穿厚一点的衣服,它主要是起到一个隔热,减少阳光辐射这样一种作用。
主持人:这个季节还有很多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喝冷饮,那多解渴啊。
吴晓升:这个是我们最反对的。因为你活动之后,满身大汗的时候,那个血液是涌到你的表皮,内脏里面事实上是处于一个贫血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你喝或吃太冷的食物或饮料的时候,它就会引起肠道的收缩,贫血就加重了。所以很多胃肠道不好的,甚至当场出现胃的痉挛。千万不能进行这样激烈的对冲,这样激烈的对冲对身体的损害是最大的。
主持人:我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个季节是不是应该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你觉得呢?
吴晓升:事实上夏天就是一个阳气旺盛的阶段,所以我们说顺应自然就是要顺应这个阳气。夏天外界的阳气是最旺盛的,我们人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夏天是锻炼最好的一个时期,不要说怕出汗怕水分流失,我们就不锻炼,这不是因噎废食吗?出了汗你可以补水啊,一边出汗一边补,就加速了循环、代谢,那么对身体不是也有好处吗?我们还是要鼓励去锻炼的,但是我们在鼓励锻炼的同时,要提醒不要锻炼过度,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如果一旦出汗出得太多,补充水份又补充的不够的话,就特别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一旦脱水,更容易中暑。
主持人:药补不如食补,在这个季节,我们应该怎样补一些东西呢?
吴晓升:夏天出汗,消耗比较多,“汗为心之液”,出汗出得过多,人会感觉到虚脱,所以说不是冬天才能够进补,夏天同样可以进补,这个概念是一样的,但是呢,冬天的进补是温补,夏天的进补是清补,饮食方面就是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那么我们可以选取的,比方说,应季的蔬菜、水果,它们都是补的,还有,夏季的时候,我们多食用一些白色的肉,像鹅肉、鸭肉、鸡肉,这些白色的我们叫做“白肉”,多吃一些白色的肉。荤素搭配,然后加上易消化的,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清补的目的。
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授权请联系:
shantouxinw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