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时值三伏
冬病夏治正当时
经常受到风湿病困扰的市民们
不妨试试“冬病夏治”
那么风湿病如何冬病夏治
又有哪些治疗方法?
需注意哪些事项?
……
医院风湿科主任茅建春主任医师、吴金联医师
向大家介绍风湿病“冬病夏治”如何事半功倍。
因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肌肉劳损以及局部关节肌肉发凉,遇风受寒加重的关节肿痛、肢体麻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以及妇女产后身痛等各类风湿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对症“外治”方法多风湿病冬病夏治的外治法主要有穴位敷贴、熏洗、针灸等。
穴位敷贴疗法
即中药穴位外敷,采用温阳祛湿,活血止痛药物制作而成,敷布于相应腧穴,通过外用药物直接刺激穴位,或利用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分,作用直接,达到温通经络,温阳益气,补肾散寒,活血通络等目的。
熏洗
是利用药物煎汤或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可根据体质、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
针灸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至三伏行针忙,针灸对各类风湿病人也有较好效果,可以通过经络腧穴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清补膏方调整体风湿病多为慢性迁延性过程,又易反复发作,除穴位敷贴、熏洗、针灸等外治法外,内服夏季膏方对风湿病也有较好疗效,不仅可以治疗关节疼痛等局部症状,还可以针对体质较弱、精神不济、易患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等全身不适进行调节,从而对风湿病的治疗或预防复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夏季属火,人体阳气外浮,内部阴气暗伏。夏天膏方旨在“清补”,切忌过度滋腻,同时也依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辨证而调理。
平心静气保安康盛夏天气炎热,冬病夏治过程中,患者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应忌食生冷,避免饮浓茶、过饥过饱。有些患者在治疗后会轻微汗出,切忌贪凉,不要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此时毛孔大开,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一要特别注意保护腕、肘、肩、膝等部位。治疗回家后不要马上洗澡,从治疗结束到洗澡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更不能贪凉用冷水洗头洗澡。
治疗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平时可以参加户外运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激烈,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锻炼,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有利于驱邪外出。
“产后风湿”,三伏治疗有疗效产后风湿是妇女产后(包括流产、小产)的常见病之一,患者往往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但自主症状较为严重,如怕风,恶寒,动则汗出,病痛部位较多乃至全身,缠绵难愈,称为产后身痛,俗称“月子病”。
这是因为妇女素体多虚,产时耗气伤津;或虽素体不虚,但因产后表虚不固,易于感邪,尤以风、寒、湿邪为多,痹阻于肢体关节,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亦或是产后失血伤津,气血不荣,加之产后素体肝肾不足,经脉失养,均可发为疼痛。
选择在阳气最旺的三伏天治疗,可以防止疾病在冬季发作或加重,每年坚持治疗,可以祛除体内的沉寒痼疾,有利于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年医院冬病夏治门诊安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