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009/4489467.html
肩部撞击症
肩部撞击症又称肩峰下疼痛弧综合征,是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征,是中年以上者的常见病。该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钙化、肩袖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断裂。其共同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而被动活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不痛。
病理生理
肩部撞击症是一种慢性损害过程,其病理改变可分为三期:
1、水肿出血期:这是肩部撞击症的最早损害期,多见于25岁以下患者。由于肩关节过多外展活动,使肩峰下组织遭受连续撞击和磨损。肩峰下滑囊和肩袖组织水肿、出血,通常不发生肩袖的明显撕裂。保守治疗效果好,可望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
2、纤维变性及肌腱滑膜炎期:早期病变后,由于撞击症损害的累积,肩峰上、下滑囊及肩袖组织呈纤维变性并增厚,此时病人症状越来越明显,患者年龄多在25~40岁之间。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增生变性的肩峰下滑囊,部分切除或切断喙肩韧带,切除肩峰前下部增生的骨突。由于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下,一般不做前肩峰成形术。
3、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和骨性改变期:随着进一步的撞击磨损,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退行性变加剧,导致肩袖部分或大部撕裂,严重者可发生冈上肌腱或肱二头肌长头腱病理性断裂。通常冈上肌腱断裂发生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之前,其比例为7∶1。由于肩袖组织遭受损害,肩袖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减弱,当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肱骨头可上移使肩峰下间隙变小,肱骨头与肩峰间撞击更趋加剧,久之使骨结构发生改变。肩峰前下部、肱骨大结节发生硬化、增生或囊性变,肱骨颈上可出现切迹。该期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做前肩峰成形术,扩大肩峰下间隙,消除撞击因素。
临床表现
1、症状:
肩部疼痛,以肩峰周围为主,有时涉及整个三角肌部。疼痛以夜间为甚,病人畏患侧卧位,严重者需长期服用止痛药。其次是患肢无力,活动受限,当上臂外展到60°~80°时,出现明显疼痛,有时可感觉到肩关节被“物”卡住而不能继续上举。此时需将上肢内收并外旋,使大结节从肩峰后部通过才能继续上举。
2、体征:
(1)压痛部位主要在肩峰前下至肱骨大结节这一区域内。
(2)肩关节被动活动时,可闻及明显的碎裂声或称捻发音。
(3)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60°~°的疼痛弧,即开始外展时无疼痛,达60°时开始疼痛,超越°时疼痛又消失;而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不痛。
(4)病程长者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表现为外展、外旋和后伸受限。
(5)肩部撞击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大多数病人X线检查正常,少数严重患者X线检查表现为肱骨大结节硬化、囊性变或骨赘形成,肩峰前缘硬化,肩峰下表面骨刺形成,冈上肌钙化阴影,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头上移使肩峰下间隙变窄(0.7cm)
。
2、肩关节造影:肩关节造影不作为本病常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鉴别肩袖是部分更趋加剧,久之使骨结构发生改变。肩峰前下部、肱骨大结节发生硬化、增生或囊性变,肱骨颈上可出现切迹。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治疗标准
非手术治疗
病变早期肩部理疗或热敷,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急性发病时可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但注意无痛情况下活动肩关节,防止炎性组织粘连。应避免可引起肩部撞击的动作,如提举重物等。
手术治疗
肩部撞击症手术治疗原则是通过上或下二个方向,对肩峰下间隙进行减压,以消除撞击因素。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喙肩韧带切断或切除术
2、肩峰切除术
3、外侧肩峰成形术
4、前肩峰成形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