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之又旋的秘密之合力为零

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说“内旋”“外旋”,尤其是在下犬中形容手臂、双腿。

其实,任何一句话都是有它的设定前提。对于新会员,单纯的“内旋、外旋”只会带来疑惑,很少能达到老师想看到的结果。而整个手臂和双腿在任何体式中都不是单一的旋转方向,此时需要把整体的手臂、双腿分割来看。

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三种形式:

不活动的连接,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如脊柱中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能活动的连接,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是所有骨连接中最重要的,这也是人能行、走、坐、卧,完成劳作的基本支持。所有的各种“旋”,就是为了保证关节的安全、舒适,最终目的都是让关节的合力为零,没有任何压力。

肩关节、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这就注定了二者皆为人体中最为灵活的关节,甚至可以想象是可以度旋转的。内旋、外旋、内收、外展、屈曲、伸展,是它们功能的6个方向,只是根据年龄、运动频率、天生骨骼结构等外因,导致的活动范围不同。

肩关节、髋关节内旋是它们本有的结构,是在运动中最为安全的方向。

手臂、双腿都是立体的圆柱(暂且以“柱”称之),以大臂内侧、外侧为前提做旋转,结果是不同的。

以最常见的下犬为例,一定要描述靠近耳朵一侧的大臂向下向外旋动,帮助将上背部展宽,帮助背部肌肉走向臀部的方向,让肩膀远离耳朵;

小臂靠近耳朵的一侧向上向外旋转,帮助手肘合力为零,保护肘关节没有压力,更不会超伸;

手掌虎口位置下压,小拇指一侧上抬,即手掌是由大拇指一侧向小拇指一侧旋转的,帮助手掌下压、根基稳定的同时,让手腕的合力为零,没有压力。

同样的双腿也是这个道理,在下犬中,大腿内侧向后向外(外侧自然就是向前向内的转向了),把骨盆后侧展宽,腰椎就没有挤压感,骨盆就像蛋卷一样,是从两侧向中间卷起的,力量汇集在骨盆的中轴线上,核心的力量就会集中,帮助骨盆向天空的方向拎高,所以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小腿的内侧向前向外旋动,帮助膝盖的合力为零,膝盖自然不会超伸;

脚掌内侧大脚球的位置才能更扎实的压地,内侧踩实向脚底外侧的方向旋动,帮助脚踝合力为零,同时让脚踝正前方的眼睛是看向正前方的。当然要学会找到足弓上提和大脚球下踩的一个平衡力。

以上是借助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下犬做了臂、腿的旋动在骨骼层面上的舒适,下次会从能量层面做分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nto.com/zcmbzz/14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