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3站分值分布表
考
站
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
数量
考试
时间
分值
考试设备
及方法
第
一考
站)
共
1
3
项(
tS
戴手套
2
4
口腔黏膜消毒
一般
探诊
检查
扪诊
(4项)
叩诊
5
13
口腔综合治疗台操作:
考生互为检查
松动度
19分钟
社区牙周指数(CPI)检查
特殊
检查
(6项选1项)
项)
咬合关系检查
者和被检查者
牙隨温度测试
1
24
CPI探诊
颞下合关节检查
4
牙周袋探诊
下合下腺检查
职业素质口腔医学考试网
1
3
第二
考
站)
共
里
1
6
项(
项
基
本
操
作
技
能
口
腔
基
本
技
术
)
12
项
选
3
项
(
项
口
内
开髓术
离体磨牙复面洞备制术
龈上洁治术
离体牙仿头模模型
修
复
牙列印模制取
后牙邻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执业)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3
30分钟
预
Bass刷牙法(必选项)
刷牙模型
防
窝沟封闭术
离体牙及材料
合面部绷带包扎技术
(十字法单眼法)(执业)
33
45
綳带考生互作
口
口
口内缝合术(执业)
专用模型
外
牙槽脓肿切开引流术(执业)
牙拔除术(含麻醉)
头颅、模型
血压测定(必选项)
1
考生互作
基本急
吸氧术
7分钟
12
救技术
人工呼吸
1
医学模拟人
2项)
朐外心脏按压
第三
考
站)
共
6
项(
项
病史采集
1
17分钟
钟
5
23
计算机题卡答题纸
题纸
病例分析
1
18
医德医风
1
2
辅助检
查结果判读
判读
牙髓活力测试
2
7分钟
2
X线片
1
2
8
多媒体
实验室检验
1
2
合计
80分钟
分
第一考站
第一部分无菌操作
一.洗手、戴手套
(一)洗手: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4.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
6.接触不同的患者或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移到清洁区
7.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皮肤伤口敷料
步骤:1.取下手上饰物及手表,修剪指甲,清理甲垢。
2.在流动水下充分淋湿双手,取少量抗菌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及指缝。
3.然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每步至少洗5次,充分搓洗30秒钟以上。
4最后用流动水冲洗,手指向上不得下垂用手臂关闭水龙头,用消毒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
六部为:第一步,掌心擦掌心;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被;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两手互换;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擦指被;第五步,拇指在掌心转动两手互换;第六步,指尖磨擦掌心两手互换。
。
(二)戴手套:原则是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的里面,已经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1首先双手洗净、干燥。2打开无菌包装,将左右两只手套相对取出,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持两只手套内边,然后将左手五指分开深入左手手套内。3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左手持右手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右手插入手套内。4用带好手套的双手持手套外面调整手指在指套内的位置。5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二.口腔黏膜消毒:
1可用的口腔黏膜消毒剂有1%碘酊、0.1%氯已定和含有效碘0.5%的碘伏。2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唇颊部或舌,暴露手术区域。
3消毒方法及范围考试
(1)消毒方法消毒前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一般应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但感染创口相反,应从清洁的四周向感染伤口涂擦。口腔内手术先消毒口内,再消毒口外面颈部。
(2)消毒范围头颈部手术应消毒至术区外lOcm,以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范围为原则。
(3)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辅料不应涂擦清洁区。
(4)口腔颌面颈部都应消毒3次。
4.注意事项
在作口腔黏膜活组织检查时,不宜采用碘及其他有色药物消毒,以防影响组织染色,可以采用70%酒精消毒。
第二部分口腔检查
一.一般检查:
检查前需洗手、戴手套。调节椅位光源,患者仰卧位,头部与医师肘部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角,检查下颌牙与地面接近平行。医生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保持20-30cm的距离,自患者的头后方至右前方60度为医生活动范围。
口镜的用途:
①反射并集中光线于被检部位,增加照明。
②反映被检部位的影像,并能适当扩大被检部位。
③撑开显露或按压颊、唇、舌等软组织。
④口镜柄叩诊。
探针的用途:
①辅助发现牙体缺损;
②用于检查邻面龋,牙合面浅龋;
③探查龋洞、探测患区的感觉,发现敏感部位;
④探测牙周袋用钝头探针。
镊子的用途:
用于夹棉球、拭净被检查部位或涂药、测定牙齿松动度及镊子柄叩诊
(一)视诊:顺序: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1.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
2.颌面部: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肿物及窦道等。
3.口腔软组织:观察牙龈是否充血肿胀以及肿胀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窦道;黏膜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水肿、溃疡、肿物等。
4.牙和牙列:观察牙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如龋损、着色、牙体缺损、畸形、隐裂以及磨耗等;观察牙排列、数目是否正常、有无发育异常、牙列是否完整、有无缺失牙;观察口腔中修复体的情况,如充填体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坏等。
(二)探诊:探诊时采用改良握笔式或执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一定顺序检查,先前牙再后牙,先下牙后上牙,先颌面后邻面再探郏舌面的顺序检查,探诊时用力要轻切不可用暴力,用探针的大弯端用于检查咬合面及颊舌面,三弯端检查邻面,探查龋或缺损部位的范围、深浅、质地以及是否敏感及露髓,有无邻面龋坏发生,充填体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或悬突以及牙本质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等。
注意:(1)稳固支点,(2)邻面龋病的检查,(3)探测龈沟或牙周袋时选择钝头牙周探针,窦道选用偏钝软质窦道探针缓慢顺势。
(三)扪诊:是用手指触扪可疑病变部位,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有无扪痛,波动感。
1检查面部肌肉。当患者做咬颌运动,以手指触摸咀嚼肌对比两侧肌力。当患者闭眼后,用手指将上下睑分开,对比两侧肌力。
2颌面部扪诊时,应检查眼框、颧骨、上颌骨、鼻骨、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体。检查其对称性,有无膨隆、缺陷、压痛。
做唇舌部的双颌诊时,以一手的拇、食指分别置于病变的两侧进行扪诊。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口底部的双颌诊用双手合诊。
3根尖部扪诊,用手指扪压牙龈。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出,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
4脓肿波动感扪诊:若根尖已形成脓肿,应以食指和中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动按压,用指腹扪及波动感。
5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时:患者取坐姿,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患者头低向前方偏检查侧,肌肉尽量放松。术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扪诊时应注意肿大的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与健侧对比。
(四)叩诊:选用金属口镜柄,执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击前牙的切缘、后牙的颌面是检查根尖区的炎症;水平向叩击牙冠部的唇(颊)舌面中部是检查牙周膜的炎症。检查时先叩击正常的邻牙作为对照牙,再叩击患牙,叩诊力量先轻后重,垂直叩诊痛提示急性根尖周炎。
水平或侧方叩诊痛提示根侧牙周膜炎。检查叩诊声音有无异常,被检查牙有无疼痛,并记录。(—):无疼痛。(±):适宜力量感觉不适。():轻度疼痛。():介于()至()之间。():轻叩击剧烈疼痛。
(五)松动度:检查时用镊子夹住前牙的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窝沟,做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齿,观察牙齿晃动的程度。
结果记录:
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
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和近远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
I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近远中方向和垂直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
二.社区牙周指数(CPI):在指数牙上检查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三项内容。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检查时以执笔式握持CPI探诊,以无名指做支点,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诊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做上下短距离的提插式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得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过分用力会引起疼痛有时会刺破牙龈。共检查六个区段,检查顺序应从右上后牙区段至上前牙区段、左上后牙区段、左下后牙区段、下前牙区段、右下后牙区段每颗指数牙的颊(唇)、舌(腭)面龈沟或牙周袋都须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的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记分。
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
17———27
47———37
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
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只检查6颗指数牙。15岁以下者也检查此6颗指数牙,但只检查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
CPI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至少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记录(不记录)
WHO规定
1每个区段至少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2成年人的后牙区段有时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3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次区段内的所有其余牙,以最重情况计分。
4每颗指数牙的所有龈沟或牙周袋都需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积分。
5以6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CPI分值
三.特殊检查:
(一)牙髓活力检查:包括冷测法、热测法及电测法。
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感觉,瞩患者有感觉时抬手示意。用干棉卷放置于测试牙的唇(颊)和舌侧隔离唾液。先测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再测可疑牙。(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结果用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来表示。)
1.冷测法:取出小冰棒放于手中稍加捂化,慢慢挤出冰棒头贴放在测试牙的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牙齿反应。
2.热测法:在被测牙面上均匀涂布一层凡士林,将牙胶棒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软(约65—70°),但不冒烟,立即贴放在测试牙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
冷侧热测结果:
1正常感觉和对照牙相同。
2敏感温度刺激引起一过性疼痛,反应比对照牙强烈。
3迟缓性痛刺激去除一会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段时间。
4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映。
5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感觉。以下电活力测验可以略去,新大纲不考,新大纲改为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3.电测法:测试前需询问患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首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嘱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然后干燥并隔湿被测牙,在被测牙冠唇(颊)面中1∕3处上放少许导电剂或湿润的小纸片,将电测仪工作端放于牙面导电处,请患者一手扶持工作端的金属杆部或将挂钩挂于口角以构成电流回路。逐渐加大电流直至患者示意有反应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记录表盘显示的读数,重复2—3次,求平均值做结果。
判读标准:正常:对照牙与测试牙读数差在10以内;
敏感: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低,差值>10;
迟钝: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高,差值>10;
无反应:控制器电流加大达到最高值(80)测试牙仍无反应。
(二)牙周探诊:探诊内容包括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
1应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以改良握笔法握持探针。
2用中指做支点或中指及无名指共同做支点,支靠在邻近的牙颌面、切缘或唇面.
3探诊力量要轻,一般掌握在20—25g。
4探针尖端紧贴牙面,与牙长轴平行探至袋底,注意探入时若遇牙石要避开牙石,直达袋底。5探诊采用提插式移动探针,邻面探诊时探针要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微倾斜,以便探得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
6探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每个牙要记录6个点的探诊深度:颊侧的金中远,舌(腭)侧的近中远。
7测量每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即袋底至龈缘的距离,以mm为单位记录。
(三)咬合关系检查:患者坐于治疗椅上,调整椅位灯光使患者颌平面与水平面在0-45度医生位于右前方,嘱患者做正中颌咬合,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观察并记录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
1正中颌时磨牙咬合关系:
①中性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②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
③完全远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恒磨牙第二双尖牙之间
④轻度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⑤完全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2正中颌时前牙覆颌、覆盖关系:
覆盖: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超过者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5mm之间者
Ⅱ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5--7mm之间者
Ⅲ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大于7mm者
覆颌: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Ⅰ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间者
Ⅱ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间者
Ⅲ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间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龈组织上
3中线关系:
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与面部中线一致。对于牙列中线偏移者,应记录上、下颌中线之间及与面部中线之间的左右便宜程度,用mm记录。上下中切牙中线与面部中线距离,以反映中线偏移程度.此外应注意患者是否反颌,锁颌,牙列拥挤以及牙间隙等.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观察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体、下颌支大小长度是否正常,双侧是否对称,颏点是否居中。
1.关节动度检查:
耳屏前扪诊法:双手食指分别置于双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面,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判断髁状突的活动度,感觉有无弹响和摩擦感。
外耳道指诊法:双手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对比两侧髁状突活动度和冲击感。
2.下颌运动检查: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观察其方式是否为垂直向下,开口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闭颌时是否恢复原位。
(五)下颌下腺检查:常用两侧对比的方法,以扪诊为主,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在检查时应注意导管口和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按摩推压腺体增加分泌,以便更好的观察分泌情况,同时注意分泌物的颜色、流量、性质。检查的内容包括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及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等,导管口有无结石。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推压,观察导管口以检查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考官手册电子版资料已经发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