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艾灸疗法

艾灸取穴:阿是穴、外关、肾俞、肝俞

艾饼选择:建议木行艾饼

症状分析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见关节病变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

艾灸取穴方案

1.阿是穴

缓解疼痛

在病变局部找到的痛点,即压痛点。(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视为阿是穴)

2.外关

联络血气,补阳益气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处(3横指宽),与内关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采用正坐或者仰卧拊掌的姿势。

3.肾俞

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4.肝俞

散发脏腑之气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

辨证加灸

症状一:

*行痹型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加灸:风门

风门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症状二:

*痛痹型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

加灸:关元

关元穴

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症状三:

*着痹型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缓。

加灸:阴陵泉

阴陵泉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症状四:

*气血亏虚型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

加灸:脾俞、胃俞

脾俞、胃俞

调理肝、脾

外散胃腑之热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症状五:

*热痹型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红,苔黄腻而黄燥,脉滑数。

加灸:曲池、大椎

曲池穴

清热去火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连接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

大椎穴

祛除颈部寒气,预防颈椎病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将颈部稍微向前倾,在颈部与背部交界附近找寻,可以触摸有一凸出的最高点是第7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

2.随时应对气候的变化,增添衣物,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3.食疗方:补肾强筋酒。白术、杜仲、仙灵脾各15克,全蝎、秦艽、防风、郁金、延胡索、木瓜、牛膝、当归、川芎、金银花、麻黄、乌梅各9克,蜈蚣3条,白酒毫升,红糖克。将药、酒共置陶罐内,布封口,泥糊紧,文火煎2小时后,埋地下或放进井水中,去火毒,1昼夜后滤渣取液备用。饭后服35毫升,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施灸顺序

据《千金方》记载,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左后右”指先灸身体左侧穴位,后灸身体右侧穴位;“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爱自己从艾灸开始

艾你艾我艾健康!

艾益生科技艾灸面向全国诚招微商和加盟商

联系

招商(总经理刘先生)

赞赏

长按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nto.com/zcmbyy/5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