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风湿病、关节炎,中医称为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在中医理论上老寒腿关节疼该怎么办?
在导读中我们提到风湿病、关节炎是因外邪侵袭人体,导致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这些中医统称为痹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在痹症中,中医将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的称为风痹。而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者为寒痹。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者为着痹。若风、寒、湿久郁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者,则为热痹。
这类疾病也可以分为虚证和实证、寒症和热症。接下来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类疾病吧。正虚就是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低下、失调的概括。
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三个方面:首先,劳力过度致正虚进而可致痹症。其次,劳神过度及房劳过度同样有损正气而致痹症。其三,不仅过劳易伤正气,过逸同样有所遗害。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呼气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正虚作为引发痹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成因不外上述3个方面,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虚,上述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一虚俱虚,不可绝然分开。禀赋是痹症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研究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邪侵季节气候异常是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者非时有其气,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病。从临床上来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证。邪侵导致痹证的第三个原因是起居不慎。既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空调等。痹证外治法威灵仙60克研末,葱白30克捣烂,用醋适量共调成糊状,外敷贴于痛处。
丝瓜络30克,地龙20克,莱菔子12克,共捣烂,外敷痛处。
乳香、没药各10克,地骨皮15克,车前草20克,共捣烂,用白酒调拌,外敷贴于痛处。
鲜威灵仙克,松树针90克,甘草50克。水煎,熏蒸并热敷痛处,每日1次,每次1小时。
食盐克,小茴香克,研末,共炒热,用布包熨痛处。
案例初诊:右肩周发凉疼痛,口干,咽干,干咳,目下肿,舌红有少量裂纹。左脉浮紧,右脉浮紧。诊为风寒外束,内有热灼。处方:以生麻黄、生石膏、杏仁、炙甘草、片姜黄、桑叶、桑枝、桂枝、生白芍、当归、川芎、葛根、天花粉。另针后溪、外关、风市、昆仑、列缺,速刺风池、风府不留针,起针后右肩疼痛消失。前后共四诊,病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杨坚祥医师出诊信息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