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以及痛风性肾病。痛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作为店员,如何为患者选药呢?可采取先辨病,再辨证的方法,选药方可有的放矢。
辨病分清缓急痛风可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常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受冷受湿等诱因,多以足趾、踝、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症状为主,入夜疼痛加重,还可伴发热、头痛等;缓解期多为慢性关节炎,痛风石,肾脏病变等并发症表现。中医认为急性期包括湿热蕴结型和瘀热阻滞型,缓解期包括脾虚湿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所以分清缓急很有必要,这是接下来辨证的基石。
分清缓急后,还可对急性期患者,取季德胜蛇药片10片捣碎,以白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于关节肿痛处,有清热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每次敷药保留6小时,每日1次,3日为一疗程。
辨证可分四型湿热蕴结症见下肢小关节红肿热痛、拒按,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
因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痹阻筋脉,故关节红肿疼痛、拒按、喜凉,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黄。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荐药
四妙丸+痛风定胶囊口服。
瘀热阻滞症见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肌肤干燥,病灶周围有硬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分析
湿热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关节刺痛,肌肤紫暗,病灶周围硬块亦是气血阻滞之象。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荐药
复方伸筋胶囊+新癀片口服。
脾虚湿阻症见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伴有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分析
因素体脾虚,寒湿内生,痹阻筋脉,故关节漫肿,湿性重浊趋下,故足肿,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失常,故胸脘痞闷。治宜健脾化痰,祛湿通络。
荐药
香砂六君丸+舒筋活血片口服。
肝肾阴虚症见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分析
多为先天不足,肾阴亏虚,或湿浊积于肾,肾乏气化,伤及肾阴,故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而肝主筋脉,湿热或寒湿痹阻筋脉日久,伤及肝阴,筋脉失养,故肌肤麻木,筋脉拘急。治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荐药
杞菊地黄丸+益肾祛痛丸口服。
总的来说,荐药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而辨证的关键是:要把握急性期为实,即湿、热、瘀等实邪为主;缓解期多虚,即脾气亏虚、肝肾阴虚。
调护合理饮食,谨慎起居饮食方面,坚持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低嘌呤及高饮水量的“四低一高”饮食原则。忌食高嘌呤食物如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及海鲜等。宜食低嘌呤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应多摄取碱性食物,如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蔬果。严格戒酒。每日宜大量饮水约在-毫升,可促使尿酸排出。
起居方面,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直至缓解后72小时方可恢复活动。注意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伤害关节。同时保持良好情绪,劳逸适度,保证睡眠。缓解期做适量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
实战案例老张患痛风多年,最近左脚大拇趾莫名地疼痛。这天,他走进药店,想寻求帮助。店员小梅接待了老张:“有什么可以帮您?”
“唉,我是老痛风了,”老张痛苦地摇头,“这些天左脚大拇趾莫名地疼。”
小梅看看老张左脚大拇趾,关节红肿着,一按就痛,而且皮肤发烫。
“这是痛风急性发作!”小梅说,“您还有其它症状吗?比如,口干不干,大小便怎么样?
“口干,喜欢喝凉水,小便很黄,有点便秘。”老张回答。
“这是湿热蕴结的表现,可选用四妙丸+痛风定胶囊口服,再配合季德胜蛇药片外敷。”小梅推荐。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