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联邦军奠定胜利基础的功臣RGM79C

RGM-79C的设计出厂可以追溯到联邦为了发展RGM-79吉姆而改进吉姆本身的计划,当时月神II工厂、奥古斯塔工厂以及研发局所在的贾布罗工厂均提交了各自的设计方案。而RGM-79C作为贾布罗的方案则是研发设计最晚的机型,但是这款机体却吸收了之前研发机型的诸多经验。比如机身设计便源自于RGM-79[E]或是RGM-79D。

C型首次与UC年11月底出厂,自12月初便正式供应给前线。就初期分发到吉姆改的部队均是些以教导队这样性质较为独特的部队。不过后来也开始逐渐分发给普通部队。首先拿到该种机型的便是贾布罗直辖的教导团,接着逐渐普及至北美地区。但是此时大致确定编制的欧洲战线几乎看不见C型的身影,之前就部署RGM-79[G]的亚洲地区在分发顺序上也排的比较后面。而在太空方面,虽然来不及赶上所罗门的战斗,但一些宇宙规格的RGM-79C吉姆改却被投入到阿巴瓦空的战斗中去了。

而包括巴宁格、孟夏等人所在不死身第四小队也在战争期间驾驶过RGM-79C吉姆改。当时他们的母舰在所罗门被卡多击沉,随后被运输舰安格尔救起后意外获得了原本预定送给教导队的吉姆改,之后该小队便驾驶该机参加了阿巴瓦空战役。其中还有一机便在战斗中使用了HWFGRMLR79-90mm步枪。之后还在战斗中目睹了吉姆带着小艇一路冲进了白色对抗马的格纳库中。

但在阿巴瓦空的战斗中国,该机参加的最著名的战斗便是和铁球的混合部队,与技术测试中队测试中的MA-05Ad比格罗·朗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火。而在其他战场上甚至还有的吉姆改抢先登陆阿巴瓦空,却被埋伏于此的扎古I所击毁。另一点在战斗中颇让人注意的便是这些投入到阿巴瓦空战役中的吉姆改装备了光束武器。虽然有些资料认为吉姆改没有使用需要仰赖无重力环境才能制造的kW的发电机,采用的kW出力的发电机难以带动需要kW才能稳定运行的光束武器,但目前看来之后吉姆改统一采用实弹武器并非是机体出力不够,而是因为联邦军在其他方面的考量。

而在战争结束后,C型和G型也一并生产。到了UC年时,为了合理化部署计划,联邦军也开始整合战争中百家争鸣的MS规格,力求消耗性零件互通,并且统一操作系统。C型也配合采用统一规格的零件,以及修改武装固定用转接器等,最终成为采用新规格的骨干机型。由于在战后规格的机体中,吉姆改的生产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机型,因此也导致世人普遍认为RGM-79C是战后研发的机体,用于整合战争期间各行其道的规格。某种意义上上说,这也没错。但是随着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各类机体也开始统一规格,更让这种说法为人所知。但不可否认的是,RGM-79C吉姆改确实大量装备了联邦军,即使是一直都默默无闻负责川流的海岸警卫队中,都能看到吉姆改作为MS部队所活跃的身影。

而UC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通过的联邦军重建计划也成了这句话的进一步推手。由于MS部队需要重新整编,联邦军暂时采取生产增量体制,才得以顺利增加可供调度的数量。这波生产一直持续到RGM-79R吉姆II于UC年出厂为止,而且吉姆改在陆续改装为吉姆II之余,甚至一路用到了UC年代。RGM-79C作为继承吉姆后期生产型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机体部件的兼容化和规格的一体化。其结果便是在提高生产性和整备性的同时,所有机体都能发挥出符合规格的性能。另外其改良方向便是增设推进器来让无论是大气环境还是宇宙中都能实现高机动性和高性能。这也成为了联邦军强化整体战力的紧迫事实。

RGM-79C头部中的传感器也有着战争型号和战后型号之分。战后生产的型号引进当年D型和C型尝试使用的技术,改为不仅生产性更高、精确度与可靠性也更高的器材。随着局部机构简化,头部组件的空间更为充裕,也得以提升了火神炮弹药的搭载量。不过C型和[E]型的头部外形几乎一致,但C型增设了杆形天线。就机能来说和G型设置在肩部的天线近乎完全一致,均为通信用的器材。就算是米诺夫斯基粒子战斗浓度下,也有着不错的短距离指向性通信功能。自D型之后也将这种足以涵盖周围的头部天线列为标准装备。而这些延续自之前型号的颊部排气口和杆状天线也可以看出一年战争末期生产的高性能吉姆系列机体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如果吉姆只是高达的简易版的话,那么吉姆改的头部更注重于生产效率和可靠性,成为了有别于高达的工业产品。

吉姆改也保留有核心区块构造。该构造可以以区块为单位进行更换,这也代表主发电机和驾驶舱能够一并更换,虽然整体造型有点类似于核心战机但却没有作为战机单独的功能,但这也使得本机在作为测试平台时非常优秀。不过吉姆改和吉姆之间由于电子组件等规格上并不相同,并不能直接更换,而是需要加装转接器才可以。而且驾驶舱门处为了方便在地球、殖民地或是月球等有重力环境下上下机体,因此还设有机师用的绞车组件以及避免滑落的栏杆。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踩着踏板并抓着缆绳一路上升至十几米高的驾驶舱处也不是一件易事。

吉姆改的肩甲设计采用了[E]型的设计,顶面向上掀开时,扩大了臂部的活动范围,肩甲正面和背面不需要一同活动。臂部也能大幅度上下摆动,同时亦能控制肩部推进器的方向。甚至能卸下肩甲对肩关节进行调整。肩部的杆状起吊具也是独特的设计,在其他机型上没有见到。但位于肩甲顶部接近肩头的起重吊具并不是在这片可动装甲上,而是直接固定在肩甲内部骨架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支撑强度。

在驾驶舱的使用上,吉姆改作为一年战争结束前夕所研发的MS,使用的驾驶舱包含吉姆特装型、吉姆加农II等机体通用。基本上和一年战争中的其他MS有着相同的构造,虽然在视野与舒适性方面均有问题(虽然也有人认为武器追求舒适性是过于奢侈的做法,不过一旦考虑到需要长时间关在驾驶舱里的情况,也就成了无法忽视的因素),但也有着和其他机体共通化的便利性和生产性,并节省了机种转换训练的时间。就当时来说还算是过得去。至于主屏幕则在舱门背面,在进出时主显示屏也会上下滑动。侧面屏幕也能显示正面以外的画面。但是除去正面、左右和后方视野的屏幕外均是视野死角。在座椅和正面显示屏之间设有主控制台,其左右设有副控制台。操纵则是通过左右操纵杆和脚部的踏板实现的。

在武器装备上,除了被各种联邦机体大量使用的实弹武器外,在一年战争末期时,后期型吉姆便装备了一种未知规格的光束喷枪/光束步枪。并在阿巴瓦空战役中被这些吉姆改所使用,然而该种光束武器却没有在其他机体上看到。话虽如此,但该光束武器可以一发就击穿MP-02A食人魔的装甲,并有着能给MS致命一击的威力。

除了光束武器外,在头部的两门60mm火神炮也是标准装备了。一年战争期间RX-高达和RGM-79吉姆的实战数据也表明这是一款实用的装备。在一年战争期间,这些作为后期型吉姆的吉姆改使用的是和其他吉姆一样的RGM-M-Sh-盾牌。不过到了战后,吉姆改改用了作为改进型号的RGM-M-Sh-。虽说外观上的改变仅有取消了十字形标志,防御力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但RGM-M-Sh-却通过整合优化复合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了可生产性。内侧握把被拆除,改为固定架。盾牌可以直接挂载前臂上,盾牌上的滑动单元也可以让机师调整盾牌方向,提升了盾牌的使用效能。这可以说是装备迈入多样化的证据。

但是在战后,比如在大量使用吉姆改的UC年,这些吉姆改却以实弹武器为主。这种原因的出现则是考虑到一年战争期间RGM-79吉姆使用的光束喷枪在战争中的实际表现让人颇为质疑。而且由于光束武器会在大气层内的威力会产生衰减,这也是一年战争期间吉姆系MS的主要武装光束喷枪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与地面、宇宙间的互换性可能就产生了一定问题。因此姑且“倒退”为制造成本均优于光束武器的实弹武器。何况将实弹武器和光束武器相比较,实弹武器在地面、宇宙间的威力衰减率较少,成本效益极佳。虽然大量装备的90mm机枪缺乏对吉翁MS一击必杀的能力,丧失了装备上的优势。不过考量到由于格斗战的需要而保留了光束军刀,而且由于机体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说整体攻击力并没有下降。

机体的实弹武装使用的较多的有小巧的HWFGMG-M79-90mm机枪和有着大口径高火力的HB-L-07/N-STD超绝火箭筒。不过像HWFGMG-M82-90mm机枪等其他制式武器也可以被吉姆改所使用。

HWFGMG-M79-90mm机枪是一款在宇宙/地面通用的犊牛式机枪。设计非常紧凑,而且由于采用犊牛式设计,因此枪管尺寸不变而不会损失精度。为了提升精确度和应对更复杂的战场态势。因此HWFGMG-M79-90mm机枪在上部的提把前部加装了独立的观瞄传感器,提高了目标捕获半径和射击精度。这种机枪最早被月神II的RGM-79[E]使用进行测试,在确认其可靠性后,便逐步配发给C型、D型、G型等多种吉姆机种使用。而且泛用性也颇受赞誉,导致之后该种机枪在战后还发展出了多种不同改型。

就像前文所述,已知该机最早参战是在阿巴瓦空战役中作为联邦舰队的一份子投入了战斗。一些吉姆改在联邦舰队从金米岛出港时便作为护卫部队攻击吉翁的侦察MS。之后大量的吉姆改(当时也被称为吉姆后期型)参加了对阿巴瓦空E区的进攻。在战斗中表现也相当不错,装备的光束武器和不错的机动性也能和吉翁的MS打的有来有回,为最终联邦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战争结束后,吉姆改作为联邦军重建计划的一部分继续大量生产,并被分配给各个联邦驻军基地以及各个联邦舰队用于替换之前损失的MS并替换过时的武器。在UC年的迪拉兹之乱中也能见到该机的活跃表现。比如驻守金米岛的MS部队,各联邦的轨道舰队等部队,以及当时的特林顿基地中均能见到该机的身影。然而该机在和迪拉兹舰队中的老式MS交战的战斗中表现平平,很难说的上有多优秀。不过这也和当时复杂的形势有所关系,比如在特林顿基地遇袭的过程中,许多吉姆改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击毁了。

吉姆改在联邦军中依然在使用直到UC年代,当时像一些管区的实弹射击场之类的基地也会有着吉姆改作为守备部队。不过使用的装备依旧是以实弹为主,而此时这些基地的防护目标除了那些依旧在活动发起恐怖袭击的吉翁残党外,还有着许多原先带着机体离开部队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强盗团伙。当然这群由于有着MS,因此也会袭击一些偏远联邦基地的部件补给仓库等地区。但是对于这群强盗来说,吉姆改以及搭配可以告诉飞行的SFS的混合部队来说,对付他们自然绰绰有余,连其指挥官也称之为:当作实战训练也不错。而此时这些吉姆改使用实弹武器的优势也体现出来,比如补给方便性价比高等。因此当对方使用光束武器击坠吉姆改时,联邦军自然也表现出了异常的惊讶。

但是吉姆改在其漫长的服役生涯中也像其他吉姆系机体一样出现了一些变体型号,而且本身极为优异的生产性和扩展性也让吉姆改成为了一个常青树,也是日后该机历经迪拉兹之乱、格林普斯战争并直接服役至UC年代的资本之一。

纵观RGM-79C的服役生涯,作为一款服役近20年的机体可谓说是经久耐用,这一方面也体现出吉姆改本身的优秀素质。而且在战后作为联邦军大量使用配备的主力MS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可能有些瑕疵的一笔。然而除开作为战斗用机外,吉姆改更重要的身份便是作为测试平台,为日后MS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奠定了基石。而整体而言,对吉姆改的评价称之为:承前启后,也不是不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nto.com/zcmbyy/1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