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人小肩膀窄,江湖道义如何担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49431.html

76帛书老子第七十六若民恒且不畏死章

我若人小肩膀窄,江湖道义如何担

水木然说:无法做自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上章讲到:冲锋陷阵是死路一条,止步不前也终将玩完,进退两难。正如乡村俚语所言:跑哩快的撵上穷,跑哩慢的穷撵上,举步维艰。

黑塞说: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求出路。

事实上所谓做自己,简单而言,就是面对人生自己该怎么办?

每个人,都在一点一滴汇能量,行跬步,积累土,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正如冯唐所言: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取悦自己,才能在今日世界中,活出格局,站稳脚跟。

因此,当有一天,我们能够读懂了海子的诗:我有一个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能够明白那是把自己的幸福,看得大如苍天。

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会读懂了帛书老子第七十六章——当我开始不/怕/死,你就杀/不/死/我了。而当我开始怕/死/了,你就会找到一百个/杀/死/我的办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在说:我们生活极不容易,所以更要爱护自己,珍惜自己,保护好自己啊。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范大圣贤仲淹先生说: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在现实中,我们关心国际,历史,社会大事件,胜过了关心父母妻儿,胜过了关心我们自己,胜过了关心我们的本职工作。

而一部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在看清了社会的本质之后,认为自己也无法改变社会,社会也无法框蕃自己,于是就开始藐视一切,为例一己私利,肆无忌惮的把手伸向了不该伸向的领域。

当这种现象批量呈现,是不是在说,在过往时节里,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如果事不关己,我们该如何正视这件事?

如果已经触碰到自己的利益,我们该何去何从?

是同流合污,还是该坚持正义?

如果我们是执政者、当事人,我们遇到社会恶现象的时候,是该低下头,闭上眼假装看不见,还是该挺起胸,走上前,坚决阻拦?

可以说:

会不会处理,学会学不会处理这样的事情,决定了我们进入社会能走多远。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恒:月亮渐盈,美好已至,排除万难,贵于坚持)

如果人民有信仰,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奔赴幸福,不惧岁月,(人到万难须放胆,不惧岁月不惧风)。

打翻我们能够做到,心中没有畏惧,也不害怕威胁的时候,就会产生出一种想要去干些事情的力量,激发出一种创事业的能量场。就会变得不畏惧任何困难,不害怕什么风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勉力前行的脚步,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如果人民虽然向往美好,渴望幸福,却不能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去做坑蒙拐骗,不行正道,偷偷抢抢,犯了错误,那我就是否可以逮着他打死算了,看看以后谁还敢在以身犯险,以身试法。

约法三章,依法办事,遵守规则,用这种方式劝世,规范人们的行动或者思想,就一定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吗?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杜绝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如想让民众有法可依,明晓做坏事的后果承担不起,自觉主动不去做坏事。应由司法部门依据制度,按照流程进行审议论定,就可以了。

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和要采用的基本方式。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那些觉得自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想替天行道的人或者行为,最好不要有,如果有最好赶快收起来,学学韦小宝,他就知道先看看情况再说:可能你人小肩膀窄,扛不起来道义两个字。

无六律不能正五音,没规矩不能成方圆。

强行去做的话,事情没有办好,变成自己搬块石头,砸住了自己的脚。自己举起的刀,剁住了自己的手脚。

所以,我们读懂了这一章,就会发现,如今许多青年,热血沸腾,走上创业道路,立志改变社会,立志改变世界。

勇气可嘉,行当否,却值得商榷。

这也是老子思想不得人心的关键。

但如果真的读懂了老子,就能发现他的思想的力量,他的智慧的温暖。

就会明白,我们的人生,不仅仅是快意恩仇,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还要担负起生命的张力,为社会做些奉献。

就会明白,无论什么情况下,保全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有人问我:活到现在,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我还需要思考一下再回答,而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人生就像投资品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

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最原本的样子,也是你内心最想成为的样子。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经历了什么,最后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回归。

无法做自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想要做自己,却要走过千折与百回,万水和千山。

屈原先生说:路漫漫兮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此时此刻唯有一愿: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nto.com/zcmbyy/14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