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国艾堂” 五、肺经堵塞
常见症状:
怕风易汗咽干咳嗽;
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
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易堵点: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孔最穴疏通后——鱼际穴才有感觉。肘窝拍打,也是排毒方式。孔最穴——肺经堵塞者此处有明显痛感。
六、大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
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
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
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易堵点:肘关节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手三里、合谷穴。
手三里—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
七、肾经堵塞
常见症状: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
月经不调性欲减退;
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易堵点: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大钟穴——有腰酸、咽痛等症状。
水泉穴——肾气弱,有尿频、尿急、脚凉。
照海穴——八脉交会穴,只要咽喉有问题。
八、膀胱经堵塞
常见症状:
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
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
尿黄前列腺肥大。
易堵点:昆仑穴。
“承山穴”—走路时腿脚发沉或睡觉时易抽筋。
委中穴—“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可起到强腰健骨作用。
九、心经堵塞
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
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
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易堵点:“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海穴”。
十、小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
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
容易腹泻手脚寒凉;
吸收不良虚肥;
肩周炎。
易堵点:后溪穴。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后溪穴”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十一、心包经堵塞
常见症状: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
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
神经衰弱。
堵塞点:天泉穴。
心包经对女性的乳腺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够解决胸闷心慌或者憋痛的感觉,尤其对预防乳腺增生效果特别好。
心包经探查时间:晚上7到9点。这个时间段是心包经气血最旺盛的时间。
十二、三焦经堵塞
常见症状:
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
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
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易堵点:四渎穴、消泺穴。
探查堵点方法:保持三焦经的畅通,其实是在间接地养元气,也就是有养肾的作用。没做过经络梳理的人,三焦经基本没有通的。
掌心向下,前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向内侧曲45度。在手臂背面正中划一条线。用右手小指的掌指关节(手指和手掌连接的关节),手腕放松敲击。如果手腕不放松,用肩膀发力肩膀就酸了。从肘关节开始敲。找到了痛点,和心包经一样按揉都可以。痛点可能会红肿或者出痧。一次5-10分钟。三焦经探查时间:晚上9-11点。
十三、任脉堵塞
任脉是调节全身阴经气血的“统领”,它与妇女的一些特殊生理活动关系密切。中医指出,女性任脉不通易得病。
常见症状:
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异常,胸腹胀满疼痛等;
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甚或流产,月经后延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等;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易堵点:檀中穴、神阙穴。
任脉的调理方法:女性的日常保健,调理任脉是必不可少的,而膻中穴则更是首先考虑的穴。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
十四、督脉堵塞
常见症状:
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
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
阴阳失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动动手指转发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艾灸,收获健康!
倪萍老师谈国艾堂
一个专业艾灸的
赞赏